充电桩电费翻番涨价,电动车又不香了?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充电桩成为了备受关注的话题。新能源汽车补能方式主要有充电和换电两种方式,而充电桩作为充电方式的重要基础设施,其产业链和成本也备受关注。但在这段时间,海、广州、郑州等地纷纷出现新能源充电费用“涨价潮”部分地区高峰涨幅甚至高达87%对此,车主们表示,本来是冲着电价实惠买的新能源车,难道以后连电也要充不起了?本文将从充电桩的产业链、成本以及出海逻辑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带您了解新能源充电桩行业。
 
新能源汽车补能方式
 
  • 充电:交流充电、直流充电

目前主流的电车补能方式是充电。

(1)交流充电

需要经过车载充电机(OBC)转换为直流电,才能用于电池充电。受制于车载充电机的功率,一般交流充电的功率较小(7kw 以内),充电时间较长,称为慢充

(2)直流充电

通过直流充电桩内的充电模块,将交流电转换为可控可调的直流电,直接对动力电池进行充电。直流充电桩采用三相四线制供电(电压 AC 380 V±15%,频率 50Hz),可提供足够功率,输出高电压及大电流,满足快充需求。

  • 换电

通过换电站将亏电的电池更换为满电的电池,并将亏电的电池通过充电柜、充电架、充电箱等直流充电设备进行集中充电,以实现电池的循环使用。换电模式补能效率高、能够进行电网的峰谷调节;但是由于电池设计及结构标准难统一、换电站建设成本高、车企配合难度大等问题,其仍处于产业化发展的早期阶段。

 
充电桩产业链及成本
 

充电桩的上游核心模块为充电模块,中游是充电整桩,下游是充电终端。

1、(上游)充电模块

根据中经商业评论数据,120kw直流充电桩的充电模块成本占50%,配电滤波设备占15%,监控计费和电池维护设备各占10%。

而在充电模块中,半导体功率器又占到30%,磁性元件占20%,半导体IC、PCB、电容各占10%。

充电模块行业的头部企业有:英飞源(31%)、优优绿能(18%)、永联科技(13%)、特来电(13%)等。

 

其他上市公司或公开披露生产模块的企业有:盛弘股份、通合科技、英可瑞、麦格米特等。

2、(中游)整桩和充电枪

充电桩也分为交流桩和直流桩。交流桩功率小(7kw/40kw)充电慢,适合家用和小区停车场;直流桩功率高(80/160/240kw)充电快,适合充电桩场景。充电头上看,交流枪7孔接头,直流枪9孔设计。

 

目前布局充电枪的企业有:永贵电器、日丰股份、中航光电、沃尔核材、瑞可达等。

3、下游(运营商)

根据中国充电联盟数据,截至2023年5月,全国公共充电桩保有量208.38万台。其中市占率较高的有:特来电(20%)、星星充电(19%)、云快充(16%)、国家电网(9%)、小桔充电(5%)。

 
充电桩的出海逻辑
 

1、海外车桩比高、快充桩远少于慢充桩

车桩比高:截至2022年底,欧洲(仅欧盟)、美国的车(公共)桩比例分别达到了12.7:1和23.1:1。

快充桩少:截至 2022 年底,欧洲、美国的直流桩占公共充电桩的比例仅分别为 11%和 22%。

2、出海毛利率高于内销

以电商平台为例,国内7-11kW交流桩产品价格普遍为2000-3000元,而海外产品可以达到500-700美元。以优优绿能为例,外销毛利率可以达到40%以上,显著领先于国内20%左右的毛利率水平。

3、欧美充电桩由Tesla、ChargePoint垄断

若进入欧美市场,将直面与特斯拉、ChargePoint等公司的竞争。同时需注意IRA法案对充电桩的的限制性规则:2023年2月15日,美国发布的政策要求IRA法案补贴的直流充电桩需55%为美国制造,壳体需在美国组装。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