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标准都是专家拍桌子吵出来的!


如果你认为标准的制定是简单的复制粘贴,那么你可能对这个过程的复杂性缺乏了解。许多标准的形成背后,都是专家们经过激烈讨论和反复推敲的结果。标准的制定不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对行业发展和安全保障的深思熟虑。

如果你现在还认为编制一个标准,就是ctrl C+ctrl V,那你就太肤浅了!

最近和一个朋友聊天,他说专家正在他们单位编制规范,关于某标准中的几个修订意见,拍桌子吵了一天,最后不欢而散。他被这些工程人员一丝不苟的认真精神深深感动。

经常听到这样质疑标准编制的声音,“不就是ctrl C+ctrl V吗?”、“天下标准一大抄,你抄我来,我抄你”,更有甚者嘲讽,“国内的标准都是垃圾”等等,实际上,大部分标准都是专家拍桌子吵出来的!

在技术标准的编制现场,‌往往并非外界想象中的一派和谐、‌一团和气。‌相反,‌这里常常是思想碰撞最为激烈的前线。‌

起初,‌专家们围坐在会议桌前,‌每人手中都紧握着一份份沉甸甸的资料,‌会议似乎按照既定的程序顺利进行,‌但随着讨论的深入,‌不同观点开始交锋。‌有的专家坚持传统技术的稳定性,‌认为新标准的制定应在此基础上谨慎前行;‌而另一些则力推创新,‌主张大胆引入前沿科技,‌以引领行业发展。‌这两种立场之间的张力,‌让现场的气氛逐渐升温。

这是标准编制现场的常态:

“我们不能仅仅因为害怕改变就停滞不前!‌”一位专家激动地说,‌他的声音因激动而略显尖锐,‌眼中闪烁着对未来技术的憧憬。‌

“但也不能盲目追求新颖而忽视了实际应用中的可靠性和成本效益!”一位资深专家沉稳反驳,‌他的语气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权威感。

“这个参数设置不合理,‌应该基于最新的实验数据来调整!‌”一位专家提出自己的看法。‌

“如果我们这样做,‌可能会与现有的国际标准产生冲突,‌这会影响到国际兼容性。‌”另一位专家发表意见,‌他的电脑上正打开着某国际规范。‌

“新的技术固然好用,但老旧设施如何改造?难度有多大?‌我们必须找到平衡点。‌”一位专家也发表了自己的想法和看发。‌

这样的争论,‌时而理性分析,‌时而情绪激动,‌每个人都在为心中的“最佳标准”据理力争。正是这样的面红耳赤、‌据理力争,‌才孕育出了真正经得起考验的技术标准。‌在一次次思想的交锋与融合中,‌标准逐渐成型,‌它不仅凝聚了集体的智慧,‌更平衡了创新与传统、‌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当最终方案尘埃落定时,‌每个人虽然疲惫,‌但眼中却闪烁着满意与自豪的光芒,‌因为他们知道,‌这份争论背后的努力,‌将为行业带来深远的影响。

那么标准是怎么编制出来的呢?

标准的编制是一个系统而严谨的过程,‌主要遵循以下步骤:‌

‌立项论证‌:‌明确标准制定的目的、‌意义、‌内容范围及要求,‌充分论证标准立项的必要性。‌

‌组建起草团队‌:‌搭配合适的标准起草人员,‌确保团队对技术内容熟悉,‌并具备标准化知识、‌文献检索能力、‌编写逻辑性和组织管理能力。‌

‌编写标准草案‌:‌依据相关导则和规则,‌如GB/T 1.1和GB/T 1.2,‌遵循一致性、‌协调性和易用性原则,‌确保标准内容的正确、‌准确、‌简明、‌和谐与统一。‌

‌征求意见与修订‌:‌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对标准草案进行反复修订,‌确保标准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审查与批准‌:‌经过专家审查通过后,‌标准由相关主管部门批准发布。‌

‌实施与监督‌:‌标准发布后,‌需进行实施和监督,‌确保标准得到有效执行。‌

这一过程确保了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和适用性。

文中若有错误欢迎批评指正,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经验,共同学习!↓↓↓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