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历史 | 新中国出口的第一套智能型自动化组合仪表背后的故事!

供稿人 | 钱巍
编辑 | 甜甜  校对 | 任三多
 
关于智能型自动化工业仪表,谈起进口品牌,中国仪表人首先会想到的是美国、德国、日本、瑞典等这些工业发达国家的仪表,他们的产品给人的最显著印象是技术领先、精确可靠、价格昂贵。
 
但中国仪表人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力争使国产仪表不仅在价格上,而且在技术上实现全面赶超。中国仪表人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吃苦耐劳不懈地努力着!
 
事实上,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我们这个以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国家,就实现了智能型自动化组合仪表的出口。这在今天已经是鲜为人知的事了,今天我们给大家讲讲新中国出口的第一套智能型自动化组合仪表的故事,和故事里的人。
 
那是1984、1985年其间,在巴基斯坦的古杜,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兴建国内最大的火电站。由于项目巨大,世界各个工业大国美国、日本、前苏等纷纷参加竞标,“改革开放”的中国当时正在加紧“四个现代化”建设,我们这个新兴工业国家也加入竞争。作为巴基斯坦的朋友加兄弟国家,使得中国此次参加竞标更具意义。
 
经过多轮竞争,中国的MZ-III系列模件组装仪表最终胜出,实现了中国智能型自动化组合仪表首次出口。
 
竞标过程中,最精彩的一幕出现在仪表现场实际运行时。随着“启动!“的信号发出,分别装在四个机组上,中国、美国、前苏联、日本四个国家四套自动控制仪表装置同时启动。此时,所有人都睁大眼睛,注视着那一排排闪光的自动控制盘。现场马达声隆隆,指示灯闪闪,随着仪表指针的跳动,人们的心也随之跳动着,四个国家四套自动控制仪表装置同时经受着严峻的考验……
 
“啪!“”啪!“”啪!“,美、苏、日三个国家的三套机组相继跳闸,“停车”危险似乎不可避免,仿佛转瞬即到,此时,所有人的目光不约而同地集中在中国仪表上,只见表盘上一行行、一列列指示灯依然闪烁着,庞大的发电机组被驯服地控制着。调节、运算、监视、保护、执行,一道道指令准确发出,精确无误地完成着每一个动作……
 
“China!China!中国!中国!“随着欢呼,掌声四起,一场严重的停车事故避免了,各国的专家激动地跑过来竖起大拇指,纷纷和来自中国的专家拥抱。
 
中国的MZ-III系列仪表以自身独特的结构和可靠的性能,在古杜赢得了国际仪表同行的赞誉,受到了国务院的嘉奖!
 
MZ-III系列仪表荣获了中国“金龙奖”。“金龙奖”是当时中国为鼓励“自力更生”开发新产品设立的一项科技大奖,用以奖励有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此奖项的影响力堪比影视界的“金鸡奖”、“金鹰奖”!

MZ-III系列仪表是当时全亚洲最大的综合仪表企业——西安仪表厂出品。MZ-III系列仪表的原创者是江红生先生,后来成为国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西安仪表厂的一代总工程师。并任陕西省西安市第七届政协委员。

MZ-III系列仪表原创者-江红生先生



1978年“改革开放”伊始,江红生先生带领着他的一群年轻人,历时5年自行设计研发而成,从开始构思、确定方案到绘制图纸、试制样机,再到投产,他们克服了重重艰难的考验,这其间渗透着他们多少血汗和泪水。江红生先生一生历经坎坷,但始终没有放弃自己拳拳报国之心!
 
江红生先生1934年出生于武汉市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49年加入共青团,1952年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机系,毕业后分配到沈阳第三设计局工作。



几年后,在众所周知的“荒唐年代“,荒唐事降临在江红生先生身上,1958年,他被打成“右派”,被开除了团籍,支援“大西北”,被调入西安仪表厂。
 
背着沉重的心里负担,江红生先生来到西安这座古老的历史名城。顶着“右派”帽子,可以想象在“政治挂帅”年代,在一个新环境下他会受到何种待遇。他把委屈、困惑埋藏在心底,在技术员的岗位上学习、科研,开始了默默的耕耘。
 
1959年,他被摘掉了“右派”帽子,仿佛阳光重新照进了他的生活,卸去了心理的负担,江红生先生身上充满了无穷的力量,他决心为中国仪表工业拼搏一番!
 
从1960年开始,江红生先生负责研发、试制的热电偶、铂电阻系列产品相继在西安仪表厂投产;电子气动调节器等多项仪表新产品也相继研发、试制成功。还先后完成了电子管型脉冲调节系列和DDZ-II型电动单元组合仪表等产品。




DDZ-II型电动单元组合仪表成为当时企业的“拳头”产品,也是当时国内技术先进的仪表,年产8000台,累计产值4100多万元,60年代的4100万!DDZ-II型电动单元组合仪表获得了机械工业部二等奖,江红生先生也被授予工程师职称。

正当江先生雄心勃勃准备再攀科技高峰,为国家仪表事业大展宏图时,不测风云又起,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汹涌而来。江红生先生又被莫名其妙、不由分说地挂上“现行反革命”的黑牌子,他每天的工作从原来的学习、设计、研发、试制,变成了每天被揪斗、批判、检讨、示众。他承受着难以想象的身体和心理双重非人摧残,在“横扫一切”的风暴中,他坚持着自己信念小船,努力地使它在惊涛骇浪中颠簸,而不被击碎、毁灭。他有着武汉人特有的坚忍不拔的性格!
 
他被下放到全厂最脏、最苦、最累的铸工车间熔化组接受“改造”,一个仪表工程师每天抡大锤、砸铁块。那个荒唐的年代,医生看大门,教授扫厕所的荒唐事遍及全国。生活的虐待没有使他屈服,江红生先生依然没有忘记心中的仪表,他默默在心中勾画着电动单元III型仪表的设计蓝图。
 
现在的人一定难以理解,那时的科技工作者是什么一种心态,图钱吗?不可能,当时是统一分配,并不是多劳多得;图名吗?更不可能,都被打成“现行反革命”了。那他们图啥呢?在采访了不少中国第一代仪表人后,我们明白了,他们就是全心全意地希望能为国家工业的发展做贡献!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想要做点事!
 
漫长的十年总算过去了,“文革”后期,江红生先生被“解放”,摘下了“现行反革命”的黑牌子,他立刻写出了一份“III型组装仪表的设计方案”,提出了一种对MZ-III型仪表新的设计构想,并制出完整、详细的图纸及资料。1976年,西安仪表厂经过反复论证、研究,接受了江红生先生的建议,开启研制MZ-III型模件组装仪表。他们决心改变中国仪表依赖和仿制国外产品的局面,MZ-III型仪表在江红生先生的主持下成立了研发小组,开始试制产品。
 
江红生先生制定了设计方针,MZ-III型新仪表必须具有自己的特色,又要兼容并收国外的先进技术。使之迅速形成生产力,满足国民经济的急需。
 
他们广泛研究分析了法国、日本、瑞士和意大利等国的几种处于国际先进地位的组装仪表,吸取其先进的设计思想,结合我国电厂自动化的实际,本着“安全可靠、使用简单”的指导思想,查阅大量技术资料,收集分析了国内外仪表使用中的各类问题,整理和试验出上万个数据,攻克一个又一个难题,大大加快了组装仪表的研制进度。
 
两年后的1981年,他们就研制出我国第一套具有领先水平的MZ-III系列模件组装仪表样机。不久,又研制出改进版的第二套样机,现场试验一次成功。
 
到1984年,MZ-III系列仪表已经发展出五十多种产品,他们的科研成果迅速形成了产品,满足了国内市场急需。并在1985年,巴基斯坦中标,实现中国智能化仪表首次出口,荣获国家新产品“金龙奖”和机械部三等奖。
 
之后,MZ-III仪表遍布国内各大电站,当时每年生产装置机柜占全国新建电站的三分之一,产值每年2000万,装备电站发电量800万千瓦。




江红生先生带领的研发小组进入收获的季节,科研成果如“井喷“一样不断转化成产品,相继投产,行销国、内外,创造出大量的经济效益,使西安仪表厂成为当时人人向往国营企业!
 
江红生先生这个几乎被埋没在历史尘埃里的瑰宝,终于有机会绽放出自己的光芒!随着科研成果得不断转化,鲜花、掌声和笑脸、荣誉向他奔涌而来。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晋升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被评为西安市劳动模范,当选了西安市政协委员,1989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获享“国家特殊津贴”!


江红生先生获得奖励、聘任不胜枚举!以下仅是其中一部分。



如果给我一寸阳光,我能为你点亮梦想!这是我们采访了许多中国第一代仪表人,在他们身上产生的同一个感受。他们都有扎实的学术功底,丰富的思维想象,更重要的是他们都有一颗精忠报国之心,只要为他们提供一点点空间,一点点自主,他们就会为国家、为百姓迸发出巨大的能量!我们当代的仪表人如何能学到他们的学识和精神,也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使“中国梦“早日梦想成真!
 
向老一辈仪表专家致敬!



本文为仪表圈公众号原创,为了保障作者权益,如需转载,请联系小编微信请联系小编微信( 13201752726)获得授权,并按照规定样式进行分享,谢谢。
 
有兴趣深入了解中国自动化历史、《口述历史》栏目老一辈仪表人采访推荐、对历史起到重要作用的企业推荐,请加圈秘微信,谢谢~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