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专家”人人喊打?


曾几何时,专家令人如此深恶痛绝呢!我想根本原因是:一些专家现实中已经脱离了人民群众,不是真正帮助企业解决安全问题,反而在无形中制造问题为难企业!“专家”们面临当前这种窘状,需要深刻的自我反思和纠偏,否则一旦陷入以下几类情形,就会人人喊打。

01

维护自身专业和权威

真专家:今天受政府部门或上级单位委派到这个企业检查,他们这个做法不符合规范呢,啥情况?听听企业怎么说?

伪专家:你们这有问题啊!别解释了和标准就是不一样的,还有你们“XXX”(生僻的安全术语)怎么没有按照规定弄?

分析:

某些专家是受政府部门或上级单位委派到企业检查,平时没有权力,一参加指导和督查立马身份就膨胀起来了,过于在意和强调自己的专业性和权威性,以此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或建议是正确的。

这类专家在检查企业时,往往不喜欢甚至不能容忍企业有辩驳甚至解释,认为解释就是掩饰,你越解释,问题就会给你写的越多。殊不知,这种专家有可能一天都没在企业现场呆过、一个设备他也没有实际操作过,仅仅套用标准、或者用不成熟逻辑推理做判断、甚至借用网络文章道听途说,认为企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隐患。

当然,还有一些专家为了体现自身专业和权威,使用一些安全热词、生僻的安全术语、或复杂的安全新概念,让企业负责人甚至一线员工答不上来或者难以理解,以此来彰显自己的专业度和权威地位。

02

硬生生找茬

真专家:你们的企业安全培训记录提供检查一下,你们要保证培训的质量水平,重点要放在“XXX”。

伪专家:你们的企业安全培训记录有吗?检查一下有没有代签字?培训学时是否满足要求?培训有没有按照计划实施?培训效果有没有评估?.....哎!你们这个资料没有啊,涉嫌造假!

分析:

有些专家是教科书脑壳思维,呆板生硬,过度关注细节,甚至在没有明显问题的情况下强行找问题。

比如,专家检查企业安全培训记录:如果培训记录有的话,就检查有没有代签字的情况;如果签字符合的话,就检查培训学时是否满足要求;如果培训学时满足的话,就检查培训有没有按照计划实施;如果按照计划实施了,就检查培训效果有没有评估;如果培训效果评估了,就检查员工是否全部参加考试并合格;如果考试合格了,就检查试卷答题是否雷同;如果试卷没有雷同,就检查成绩是不是80分合格;如果是80分合格,就询问员工考卷正确的答题有没有实质掌握.....最后一圈下来,只要有一个环节出现明显漏洞,就认为企业安全培训不到位甚至涉嫌造假。

这类所谓的“专家”纯粹是为了找问题而找问题,过度的问题发现不仅没有帮助企业找到安全关键因子,只会浪费精力、时间和资源,还有可能导致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解决这些无谓的问题,从而增加企业的负担。

03

自身专业能力不足

真专家:你这个我之前看到过别的案例,根据GB/T xxx,你们可以这样做或者这样做比较适合你们企业。

伪专家:你们这个点需要改,好像是在哪本书看到过,你们自己找找看一下,反正得改!

分析:

专家通常具有高度的安全专业知识和技能,但有一些专家却存在明显的专业短板和严重知识黑洞。不仅缺乏必要的实践管理经验或理论,对安全法规、标准条款的理解也非常片面,比如把A行业的标准应用到B行业,把C企业的做法强行对标到D企业,甚至抠字眼、拉偏门,以致在给企业提出问题或提供建议时,经常出现低级错误或疏漏。

还有的专家给企业提出问题后,不能够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这让企业整改起来无所适从,纠结良久,严重影响员工士气,只能使企业安全部门和现场管理者徒增无奈。

如果所谓的专家只是名义上的专家,缺乏真正的专业能力、敬畏心和责任心,那么他们在面对复杂的安全问题或安全挑战时,就不可能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这种滥竽充数的专家不仅浪费政府和企业的资源,还可能误导企业安全管理策略,甚至延误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和预防工作,硬生生增加了企业的安全风险。

04

没有担当逃避责任

真专家:你们企业这个有问题,我的想法是可以XXX做,比较适合你们并且符合要求。

伪专家:这个问题吧,得改!建议你先找到问题的关键,问题的关键就是这个问题如何去找到核心点。

分析:

某些专家在给企业安全意见或建议时,为了尽量避免承担明确的责任,他们就使用模糊的语言或模棱两可的建议。

还有一些专家简单粗暴的一味要求企业按标准来,不管是强制性标准还是推荐性标准,标准原文是怎么要求的,企业就怎么照做,至于你企业整改协调难度大、整改资金投入大、整改过程风险大、能不能落实,那都是你的事。

更有一些伪专家的思维是:反正现场的问题和隐患给你都提出来了,你不改,出了事情跟我没关系啊。

这些专家的出发点就是想着如何规避自身责任和风险,当检查的企业出现事故时能够迅速推卸或撇清责任。

05

向企业变相索取好处

真专家:你们这个是重大隐患,要抓紧时间去改,现在最适合你们的方案是XXX,一定要上心。

伪专家:重大隐患啊!这字我给你签不了!你这得用XXX产品才行,这不行,我这过不了,签不了字!

分析:

或许这并不是专家的普遍行为,因为已严重违反职业道德甚至涉嫌违法。但仍有个别专家会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角色地位,通过找出企业存在的问题或提出解决方案来变相索取好处,特别是在发现重大隐患后,讳莫如深,想以此“拿捏”企业。

有的专家在企业开展安全诊断和评审时,因为需要获得他的认可和签字,于是尽可能找出一些让企业投入成本高、整改难度大、整改周期长的问题或隐患,私下再变相要求高昂的咨询费用或者要求获得某种特权或利益来帮助企业解决,比如充当掮客或者定向推销第三方产品。

诸如此类种种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专家的公信力,也引发企业和大众的强烈反感和不满。

绝大部分安全专家都是经过官方权威认证和严格选拔的,他们专业、敬业、热心、无私,为安全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是值得令人尊敬的。但有一小撮滥竽充数的伪专家却给整个安全行业抹了黑、拉了后腿。

安全发展事关民生福祉、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在全社会对安全生产重视程度前所未有的今天,希望我们的政府、有关协会、央企国企等部门单位在选拔安全专家时,不仅要考察其资质、专业、能力和经验,更需关注其职业道德、品质修养、独立人格、安全价值观等维度是否符合条件。

专家们在开展工作时,也务必要避免陷入上述五种情形,真正能够为企业安全生产出谋划策,利用专业知识和资源帮助企业查找和解决实质性的安全问题,在展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也获得企业认可。

本文创作纯属艺术需要,请勿对号入座,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你遇到过“专家”吗?具体是什么情况?】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经验,共同学习!↓↓↓

说点什么